今年是“中國活字印刷術”
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0周年
今天
中國印刷博物館
以線上方式組織召開
活字印刷術學術研討會
該會議由中國印刷博物館主辦,福建省新聞出版局、甘肅省新聞出版局、湖北省英山縣人民政府、浙江省瑞安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武漢大學印刷與包裝系等單位協辦。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派員參會并致辭,指導活字印刷技藝保護。中國印刷博物館研究室主任章澤鋒主持會議,研究館員李英、趙春英作學術主持。
主辦方發言
中國印刷博物館館長 孫寶林
學術研討第一場(9:20-11:20)
01方曉陽 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
02 艾俊川 《中國金融家》雜志社執行主編
近年來中國古代銅字研究的新進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古代銅活字實物新發現;搜尋銅活字印刷史料的新突破;銅活字印刷品鑒定的新方法。
03 徐憶農 南京圖書館研究館員
研究活字印刷術,需要借助活字印本、活字實物與相關文獻記載等三方面材料。
05 劉云 天一閣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通過考察寧波地區的木活字印刷品,可以看出木活字印刷的使用和家族變遷的緊密關系。
06 邢立 印捷文化空間創始人
通過《中國官話》的印刷木活字的肇始研究,有助于從技術發展的視角了解文明的相互傳遞、撫育和影響。
07 吳小淮 瑞安木活字紀念館
瑞安木活字印刷術的傳承,是為印證中國活字印刷技術歷史和輝煌的“活化石”。
08 鄭建俊 瑞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
為培養更多的木活字傳承人,瑞安市通過制定活字印刷術傳承人帶徒授藝計劃、建立校園“非遺”傳承基地等舉措保護“非遺”生態。
學術研討第二場(14:30-16:40)
01 孫寶林 中國印刷博物館館長
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打破了傳統整版雕刻的局限,創新使用了單字組合拼版的形式。這種技術思路,一直為后世所沿用,對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畢昇是當之無愧的“活字印刷術發明之祖”。
谷登堡的歷史貢獻主要在于開啟機械印刷時代,對推動歐洲思想變革、文明進步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世界印刷文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02 萬安倫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根據宋金時期印鈔過程中大量使用的銅活字以及文獻和羅振玉銅活字的輔證,可以確定宋朝我國已掌握了金屬活字印刷術。
03 胡義斌 畢昇紀念館館長
04 趙春英 中國印刷博物館研究館員
從膠泥制備、成分組成、火燒溫度、火燒后的耐印率等角度,以理論研究與科學實驗的方法,證明畢昇發明的活字版印刷術是科學的且實用的。
05 戴先良 福建省寧化縣文旅局文化遺產股負責人
06 余賢偉 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博物館副館長
閩北的木活字族譜印刷基本中斷,目前已無這方面從業者,發展木活字文創產業困難較大。